欧美近日联手推出了一个被称为“金属同盟”的协议,旨在通过配额制和关税优惠来筑起贸易壁垒,表面上是为了应对中国产业补贴带来的冲击,但实际上,这一举动暴露了西方在全球产业链中日益加剧的焦虑。 该协议在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尤其是在钢铁、铝、铜及其衍生品领域,欧盟和美国将采取联合行动。例如,欧洲输美的铜产品关税将被限定在最高15%。这一措施的实施表明欧美国家希望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来减轻来自中国的产业压力,尤其是在这些关键金属的生产和供应上。 中国凭借着全球70%的冶炼产能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长期主导着重要金属和高端制造等战略领域的供应链。即使欧美通过这一协议在短期内能够缓解本土产业的竞争压力,但中国依托技术升级和在新兴市场的布局,依然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从长远来看,这种保护主义的做法将推高全球制造业的成本,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的紧张。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反内卷”政策,强化产能治理,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发展,走向更具创新力的道路。实际上,这场关于全球供应链的博弈,本质上是创新力与保护主义之间的较量。